作者简介
孙天尧
城市发展与空间规划领域专家,专注于航空都市理论研究与实践。哈佛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士,美国注册城市规划师(AICP),美国环境与能源先锋(LEED AP BD+C);曾在美国COM、RTKL等知名咨询机构和大华盛顿地区阿灵顿郡社区规划住房发展局从事城市规划相关工作;作为航空都市理论创始人约翰·卡萨达博士的重要合作伙伴,主要在中国及亚洲地区从事航空都市及枢纽周边地区规划、设计及综合开发等课题研究和咨询工作;拥有从航空都市规划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等不同尺度的城市开发经验,作为核心成员主导并参与了20多个临空经济区的规划与建设。多年来,他与约翰·卡萨达博士共同就航空都市议题开展咨询与科研工作,目前已在航空都市专业领域里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在约翰·卡萨达博士航空都市理论的基础上,他提出并主导创建了“全球航空都市评级指数”,该指数是航空都市理论的重要延伸和分析工具,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方法,该工具有望在数据分析层面帮助城市借航空都市的创新视角探索发展思路和机遇。
韩淼
毕业于同济大学,长期从事枢纽周边地区发展研究工作;作为核心成员主导或参与过众多临空经济区规划、咨询与建设工作;在特大交通基础设施周边地区发展问题、公共交通导向开发、交通规划、城市设计、枢纽综合体设计、产业与商业策划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参与并建立了“全球航空都市评级指数”的理论基础与工作方法。
内容简介
交通方式的变革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机场与航空运输作为“第五个冲击波”,成为城市产业发展、区域间贸易的重要驱动力,以及现代化经济中心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临空经济的角逐,从航空这一独特视角审视未来城市的竞争力,具有必要性和前瞻性。 21世纪是速度经济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时间不仅是成本,更是货币。机场因高速、高效地实现了“点对点”航线连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机场为核心建立航空都市,吸引高净值客户和高附加值产业进驻,有助于促进城市产业全面升级,为经济发展释放新的动力。航空都市不单单指向城市空间规划的问题,它更广泛地影响了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企业选址、人才引进等综合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航空都市将重新定义未来的城市版图。 基于航空都市发展理论与模型,为了给城市管理者、城市建设者、企业投资者、城市开发者提供一套可参考的指导框架,本书研究了全球100多个航空都市(包括我国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54个重要城市),整理了共计约 5 000万条发展数据,涵盖宏观经济、产业、交通、物流、城市规划、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独立构建了航空都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全球航空都市评级指数”(GARI),并根据GARI选取了12个城市案例,既包括华盛顿航空城、阿姆斯特丹等航空都市发展的典范,也包括上海虹桥—浦东双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郑州航空港等航空都市建设的探路者。通过丰富的落地案例介绍与实践剖析,呈现出航空都市创新未来城市版图的开阔前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