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著名财经作家、著名财经评论员。《5G新产业》《5G大数据》《宅经济》《新基建》作者。
内容简介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新基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盘和林博士所著的《新基建》一书,围绕5G、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深入分析了新基建对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阐述了新基建各领域的现状、发展路径,还对新基建的机遇、难点和对策等进行了深度解读。
对广大读者,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管理者和相关行业从业者来说,本书有利于读懂新基建,准确理解国家战略,把握政策红利。
推荐序
新基建释放我国经济发展的潜能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给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设下了三道关卡。第一道是供给冲击,这道关卡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已经开始慢慢瓦解。但这并不足以让我们掉以轻心,因为随之而来的第二道关卡是外部需求侧冲击。受海外疫情的影响,我国出口目前还是负增长,IMF预计2020年全球GDP将下降3%。第三道关卡设在后疫情时代。疫情期间的隔离封锁给不少国家敲响了警钟,为保证自身产业链的完整,有些国家开始试图摆脱对别国市场的依赖,引发人们对产业链转移的担忧。
不过,疫情在给经济设下重重关卡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打开了数字经济之窗。在抗疫和复工复产过程中,信息数字化的需求受到新一轮的刺激开始爆发,有关数字经济的现代应用得到广泛重视,给数字经济新业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这一现象给我们在后疫情时代寻找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提供了灵感,也让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脚步。
早在2018年底,中央就正式明确了新基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定位。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较而言,新基建的内涵更加丰富,并且更加注重科技端的创造研发与技术支持。它涵盖了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这些领域不仅在全民抗疫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可以为后疫情时代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刺激新的消费需求和创新体验提供支撑。
现阶段,我国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同时也应看到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速度在逐渐放缓,这说明以“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传统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新基建将成为我国经济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许多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如数字零售、智能城市、智能物流、远程医疗等都需要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支撑。除此之外,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在线办公、无接触式支付也都出现井喷式增长。最重要的是,智慧城市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将交通、医疗、政务三位一体地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法集成,我们可以借助科学技术“战疫”,助力社会生产有序恢复,而且也为将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布局打下坚实基础。这些新产业的出现和普及加速了数字经济革命的到来,为今后中国经济的破茧重生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新基建具有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双重身份”,同时对应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纵观新基建的七大领域,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是在补充传统基建的短板,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则集中在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或者可以说是数字经济的基建,依托这些新技术基础设施,能够带动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还能激发新增需求,给传统产业注入“数字动力”。目前,新基建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地在发力推动,资金方面也在向新基建项目倾斜,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协同配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潜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对过去一段时间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考验,透过此次疫情,我们看到了新基建中蕴藏着巨大的产业升级空间,它对于“引爆”新一代技术革命浪潮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并且能够帮助我国适应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新基建是我国转换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依靠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之一。
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到如今的新基建,尽管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变迁,但都承担着稳定经济增速、优化投资结构的重要任务。如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驶入“快车道”,想了解新基建究竟新在哪里,七大细分领域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经济社会格局又会受到何种影响,以及如何统筹协调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等问题的读者们,都可以在这本《新基建:中国经济新引擎》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沈建光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