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
出版年:2019-03-07
ASIN:B07P8PKKMY
内容簡介
套裝包含《螞蟻金服:從支付寶到新金融生态圈》、《智慧銀行——未來銀行服務新模式》、《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的國際經驗和中國政策取向》、《政治化的困境:美國保守主義智庫的興起》、《征信大數據:理論與實踐》、《開發性金融創世記》、《中國金融開放的下半場》、《中國式産能過剩:風險·症結·治理》、《數字貨币——金融科技與貨币重構》、《“一帶一路”金融大戰略》、《大國對話2:中美經濟學家縱論經濟與金融走勢》、《農村集體産權權利分割問題研究》、《危機後我國金融衍生産品發展路徑選擇》、《金融支持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問題研究》、《中國農業保險發展改革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金融改革報告2015——中國經濟發展與改革中利率市場化》、《金磚國家金融合作研究》、《互聯網金融生态》、《科技金融創新:新結構與新動力》、《全球化向何處去——重建中的世界貿易投資規則與格局》、《新常态下的中國保險資金運用研究》、《新貨币政策框架下的利率傳導機制》、《2020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戰略研究》、《中國金融改革報告2016——人民币國際化的成本收益分析》、《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研究》。
螞蟻金服:從支付寶到新金融生态圈
本書作者團隊通過深度訪談、觀察與研究,完整地記錄了螞蟻金服從2003年10月到2017年4月期間的發展曆程,再現了螞蟻金服所經曆的幾乎每一個重大的突破和挫折。
智慧銀行——未來銀行服務新模式本書立足于銀行角度,從“共享+智能”視角切入,探讨了智慧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與針對FinTech的風險管控框架。
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的國際經驗和中國政策取向
本書爲上海新金融研究院2017年年度報告,系統性地梳理分析了近年來金融科技(FinTech)在全球和中國的最新發展狀況、共同特點及未來趨勢。
政治化的困境:美國保守主義智庫的興起
作者曆時五年,遍訪美國一線智庫和政府部門,通過大量一手訪談和英文文獻的梳理,深入挖掘美國智庫與政治思潮、權力轉換和制度變遷之間的内在關系。
征信大數據:理論與實踐
本書共分爲十七篇,包含:大數據簡介,征信大數據的應用,基于征信數據觀中國近十年産業間信貸資源的調整路徑,基于大數據的中國房企信貸分析等等。
開發性金融創世記
本書作者通過對幾十位國開行高管和專家的深度訪談,全景式刻畫了國開行成立25年來不平凡的發展曆程。
中國金融開放的下半場
本書是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主辦的《徑山報告》項目2017年的研究成果,由綜合報告和七個分報告組成。
中國式産能過剩:風險·症結·治理
本書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四次較爲明顯的産能過剩現象爲背景,從理論分析、曆史比較、境外比較、經濟周期、發展階段變化以及體制機制等多維視角,對中國式産能過剩的現象、成因、風險以及背後的體制機制症結作了全景式剖析。
數字貨币——金融科技與貨币重構
繼農耕和工業時代之後,人類進入數字地球和數字經濟的時代,數字貨币指日可待。
“一帶一路”金融大戰略
對國家的“一帶一路”發展規劃進行的金融層面上的戰略分析,爲我國施行“一帶一路”戰略提供決策基礎。
大國對話2:中美經濟學家縱論經濟與金融走勢
從中美經濟形勢和風險談起,主要就中美供給側改革、中美金融市場風波和彙率改革、貨币政策和金融監管進行了分析和比較,闡述了中美在不同經濟、金融、貨币等政策所産生的不同影響,。
農村集體産權權利分割問題研究
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就是要選擇一種更有效率的産權制度安排,在成員集體與集體成員之間合理分割農用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非土地集體經營性資産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各項實際财産權利,以更好地适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源跨社區配置、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人口變動。
危機後我國金融衍生産品發展路徑選擇
本書屬于宏觀系統演進研究,對金融衍生産品市場這個複雜系統做了高度的簡化,對演進過程的認識還是初步的,有待今後進一步研究更深刻的機理。
金融支持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問題研究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這是繼2015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之後,中央再次對這一問題作出的重大部署。
中國農業保險發展改革理論與實踐研究
本課題是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内部課題。
中國金融改革報告2015——中國經濟發展與改革中利率市場化
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作爲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一直是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的重點關注對象。
金磚國家金融合作研究
本書圍繞學術和實務中有關金磚國家金融合作的關鍵性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讨,回答了一系列有關金磚國家金融合作中“是什麽、爲什麽、怎麽辦冶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生态
本書基于生态觀的視角,對互聯網金融生态的定義、理論基礎和特點、技術特征、内涵和範圍、模式創新、規制框架等相關内容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分析。
科技金融創新:新結構與新動力
本書爲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内部課題成果。
全球化向何處去——重建中的世界貿易投資規則與格局
本書深入分析了TPP談判進展、膠着點及其對中國潛在影響。
新常态下的中國保險資金運用研究
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險資金運用的市場化改革,我們看到,改革力度之大,行業變化之快,改革成效之好,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得到全行業以及社會各界的普遍積極評價,這也特别需要我們認真總結、反思經驗教訓,這對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創新和防範風險至關重要。
新貨币政策框架下的利率傳導機制
從利率市場化近二十年的曆程來看,以1996年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爲起點,在2003—2004年取得了較爲突出的進展,金融市場利率全面放開,存貸款利率上下限有所擴大。
2020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戰略研究
本書對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相關理論進行了分析。
中國金融改革報告2016——人民币國際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中國金融改革報告”是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的品牌産品,每年選擇一個金融專題進行研究,并發布年度報告。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研究
本書正是北方新金融研究院“新金融書系”的開山之作。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