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大卫·G.威尔金斯
(David G.Wilkins)
美国匹兹堡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主任和荣誉教授。著有《多纳泰罗》(与邦尼·本内特合著)、《玛索·迪·巴柯:14世纪早期佛罗伦萨艺术家》、《巴奇图鉴:前伦勃朗时期的蚀版师》(与卡伦·阿尔比特曼合著)、《迪凯纳俱乐部的历史》(与马克·布朗、卢·唐纳利合著)、《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赞助人研究》(与瑞贝卡·威尔金斯合编)、《超yue伊莎贝拉: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中的世俗女性赞助人》(与谢尔丽·瑞斯合著),承担《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绘画、雕塑和建筑》第4版和第5版的审校工作,以及《科林斯艺术大全》的编辑工作;2005年获得美国大学艺术学会(CAA)颁发的国家卓越艺术史教学大奖。
伯纳德·舒尔茨
(BernardSchultz)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艺术史系主任、创意艺术学院院长、西弗吉尼亚大学艺术博物馆教育与外事办主任,主要致力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艺术理论、艺术史研究。著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解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及艺术史教学研究。
凯瑟琳·M.林嘉琳
(Katheryn M.Linduff)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与人类学系教授。主要讲授中国、中亚、东南亚考古和青铜艺术。1967年获富布赖特奖学金,并前往台湾故宫博物院和台湾地区研究院学习。她致力于艺术史研究与野外联合考古工作,长期关注亚洲内陆边疆的史前时代、青铜时代及铁器时代的研究,近期研究欧亚大草原史前晚期的社会复杂性问题。著有《商周铜器的传统、发展阶段与风格》、《性别研究与中国考古学》、《西周文明》(与许倬云合著)等。
翻译
陆 豪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获得特拉美国艺术基金会(TerraFoundation for America Art)博士奖学金。主攻艺术机制、现代艺术史、美国现代主义艺术等研究方向。
审校
张 坚
著名艺术史学者,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西方艺术史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访问研究员(Visiting Fellow)。长期致力于西方现代美术史、西方近现代艺术史和批评理论、20世纪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思潮等研究。
内容简介
1、史前和古代艺术:本书一改传统艺术史的写作思路,在全书的开篇先教给读者分析艺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开始以历史时间为轴线展开分析。第二章介绍了经典的史前艺术,包括新石器时代的西欧、亚洲、东亚和非洲艺术。除此之外,还从人文的角度介绍了史前的艺术家与当代艺术家的比较,这些比较都是基于其具体的社会情境来进行的。第三章围绕古代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涵盖苏美尔艺术、古埃及艺术、印度河流域的艺术、爱琴海艺术、中国商朝的艺术、亚述艺术与波斯艺术、中美洲艺术、伊特鲁里亚艺术、古希腊艺术以及希腊的铸造法和希腊柱式等内容。这些内容以经典性著称,能代表和反映当时的*艺术和文化水平。是一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普及类读物。
2、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0世纪艺术:本书共分为两章。首先,*章介绍了公元前400年至公元200年的艺术,包括了西伯利亚的游牧艺术:巴泽雷克、中国秦朝的兵马俑艺术、希腊化艺术、中国汉朝的佛教艺术、越南东山文化、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艺术、罗马帝国时期的艺术、罗马建筑、中美洲艺术:特奥蒂瓦坎等,这一时期的艺术常常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宗教和政治理念,因此,这些艺术背后通常都代表了深层次的宗教和政治诉求。第二章介绍了公元200年至1000年的艺术,包括了早期的基督教艺术、印度佛教艺术、日本伊势神社、拜占庭艺术、拜占庭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艺术:拉文纳圣维塔莱教堂、盎格鲁-萨克逊的金属工艺和爱尔兰-萨克逊插图艺术、中国唐朝的皇城——长安、日本法隆寺佛教艺术、埃洛拉的印度教艺术、科尔多瓦的穆斯林艺术、加洛林艺术与奥托艺术、西方修道院、印度尼西亚的佛教艺术、中国艺术:山水画内容,这一时期的艺术本质上是以宗教为主,这些作品关系到当下依旧数百万人信仰的宗教:印度教、神道教、犹太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理解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去认识浙西宗教的萌发时期。这些内容以经典性著称,能代表和反映当时的艺术水平。
3、11至15世纪艺术:11至15世纪,印度教、神道教、佛教、犹太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开始繁荣并扩张。在这一时期,商业的、知识的、文化的、科学的以及宗教的交流日益频繁,但这也产生了敌对文化与宗教之间冲突的根源。本书重点介绍了这一时期罗马式艺术、孔克的罗马式建筑、罗马式雕塑、波利尼西亚的摩埃祖先石像、吴哥窟的神王雕像、日本的叙事画卷、哥特式艺术、哥特式大教堂、哥特式雕塑、杰内的大清真寺、中国紫禁城、早期意大利绘画、乔托阿雷纳礼拜堂壁画、非洲王国的皇家艺术、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早期的雕塑、林堡兄弟绘画、佛兰德斯绘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菲利波· 布鲁内莱斯基、马丘比丘:秘鲁山庄、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艺术、肖像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安德烈亚· 曼特尼亚、波提切利、列奥纳多· 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内容。
4、16至17世纪艺术:16世纪,频繁的海上贸易、全新的航海探索以及地图绘制的热情都在不断地增强各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这一时期,欧洲*重要的宗教事件就是宗教改革。由此带来的是艺术风格和题材的多样性。本书分为两个章,首先着重讲解了: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肖像画、德国版画的代表:丢勒、罗马的新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拉斐尔的签字厅、文艺复兴盛期的威尼斯绘画、希罗尼穆斯· 博斯, 《人间乐园》三联画、缇香、矫饰主义艺术、早期欧洲风景画、日本的禅宗艺术。众多欧洲17世纪艺术的多元化可能与历史发展有关,因为,在这个世纪中,许多现今的国家身份认同在那时被统一,欧洲版图假定的地区划分与当代相似。新生的,或者新近壮大的国家实体已对艺术发展有了深远影响。针对这一时期,本书重点介绍17世纪的日本建筑风格、卡拉瓦乔及其影响、巴洛克风俗画、鲁本斯、贝尼尼、荷兰巴洛克群像、印度莫卧儿王朝艺术: 泰姬陵、巴洛克建筑: 弗朗西斯科· 博罗米尼、西班牙绘画: 迭戈· 委拉斯开兹、巴洛克古典主义: 尼古拉· 普桑、伦勃朗: 晚期作品等内容。
5、18至19世纪艺术:18世纪,社会、文化与艺术彼此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科学和技术取得惊人进步;而政治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历史学家通常将18世纪末期视为现代的开端。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主导了18世纪欧洲的视觉艺术。同其他文明的交互联系为欧洲艺术带来了新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念,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异国情调的兴趣,二是对外来文化及其影响的浅层回应。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有:18世纪的欧洲绘画、18世纪的朝鲜半岛艺术、洛可可式建筑和雕塑、18世纪肖像画、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绘画和雕塑。第二章中描写到:经济、技术和政治革命主导了19世纪欧洲和美国的历史。工业革命和随之而来的工厂的机械化生产改变了大部分欧洲和美国人的生活。迅速扩大的中低产阶层聚集在离工厂较近的城市里,他们组织起来要求民主和更人性化的待遇。发轫于19世纪的革命精神*终使得选举权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普及开来。因此而带来的政府机构、生活方式和社会阶层结构的改变,也给艺术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有:法国绘画对世界的影响、新古典主义的续章、浪漫主义、日本木刻版画、奥诺雷·杜米埃和政治版画、浪漫主义复兴时的建筑、美国浪漫主义绘画、19世纪晚期的复兴式建筑、爱德华·马奈、早期摄影和摄影技术、19世纪晚期的雕塑等。
6、20世纪至今的艺术:本书从20世纪早期的现代艺术开始写起,20世纪早期的艺术常常被说成是“现代艺术”,尽管二者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现代主义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当下的时代具有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特点。书中描写了野兽派、非洲艺术和仪式、摄影、立体主义及其影响、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罗比之屋、美国土著艺术、北美西北海岸的原住民仪式艺术、马列维奇和俄国先锋艺术、德国表现主义:桥派和青骑士、幻想主义、达达主义、风格派和包豪斯、墨西哥壁画、超现实主义、美国现代主义绘画、毕加索《格尔尼卡》、国际风格的建筑等。
评论0